?
本報訊 9月29日,建寧縣首本設施農用地及農業生產設施不動產權證在縣不動產登記中心成功頒發。這張集“地、物、權”信息于一體的“身份證”,標志著當地設施農業用地登記改革進入新階段,展現了一套“政策先行、系統整合、流程優化”的全鏈條改革實踐,為破解設施農業發展痛點提供了“建寧方案”。
建寧縣自然資源局聚焦產業用地需求,圍繞煙種、果蔬等特色產業調研后,聯合多部門出臺《建寧縣設施農業用地及地上農業生產設施權屬登記辦法(試行)》,明確5項核心內容,涵蓋登記范圍、時限、類型、程序與申請材料、注銷情形等內容,為登記工作提供堅實基礎。
同時,該局對現有不動產登記系統進行優化升級,新增“土地經營權/農業生產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業務模塊,將土地坐落、面積、權利類型等用地信息,與設施建設規模、結構、產權人等資產信息同步錄入,實現“地物同庫、權利同源”的一體化管理。
在“方案已定、系統已調”的基礎上,該局迅速受理首個設施農業用地及地上農業生產設施權屬登記申請,在實際操作中,樹立“迎接問題、收集問題、解決問題”的“試行”改革思想,針對個性化問題專項討論、研究解決路徑,建立內部會商模式,形成全流程協作機制。
“這張證不僅是對我們設施用地和農業設施的法律確認,也讓我們發展的底氣更足了。”拿到證書的農業經營主體代表表示。此次不動產權證書的頒發,為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資產抵押融資、規范流轉經營掃清了障礙,將有力推動當地農業產業健康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建寧局有關領導表示,將以此次頒證為起點,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續加強設施農業用地保障和產權保護,不斷優化服務流程,為企業和農民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讓改革紅利更好地惠及農業生產一線。
■ 蘇國賓

官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