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日前,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礦山監測與工程砂石全流程監管首期成果匯報會,總結工作成效,部署下一步工作。
泉州市依托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技術,完成全市2406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進度動態監測,首次建立礦坑回填、植被恢復等6類修復措施的“標準化解譯標志庫”,實現生態修復監測“無死角”;結合持證礦山邊界點位與開挖變化量分析,對9個露天開采持證礦山開展專項監測,嚴格把控持證礦山“邊界”;通過AI影像對比分析技術,全面掃描廢棄與持證礦山現狀,智能識別疑似問題圖斑22處,形成包含“定位+問題”的專項監測報告,為后續處置提供清晰依據。
會議圍繞二期礦山監測優化工作展開深入探討,強調要深化技術應用,補充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細節盲區,讓監測更精準;要拓展監管范圍,將工程砂石全鏈條納入監管范圍,實現“從礦山到應用”的全流程覆蓋;要優化功能集成,整合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非法采礦監測、持證礦山監管、砂石全流程監管的內容,打造“一體系、四模塊”業務格局;要推動多部門協作,建立“發現—處置—反饋”的監管閉環,確保問題及時解決。
■ 黃思奇 張 玥 章巧靈

官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