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今年以來,龍巖市新羅區自然資源局對地災隱患點、高陡邊坡、切坡建房隱患點、群發性地災高風險區、高易發泥石流溝等“五大管控區”強化管控,不斷建立完善地災防治體系,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新羅局委托技術支撐單位開展地災隱患點和風險區更新調查工作,完善“五大管控區”基礎數據,形成極端強降雨情況下的風險調查報告,全面推進隱患點防控向“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轉變;完善群測群防體系,落實每個地災點及風險區所在的鄉(鎮)政府有關人員、村干部、監測員的地災監測、管控責任。建立問題臺賬,逐項督辦整改,在降雨天氣來臨前,及時進行地災防治提示,確保“點點有人管、處處有人抓”;嚴格執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制度,強降雨天氣過程中加密巡查頻次,確保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堅持會商研判制度,形成上下貫通、緊密聯系的有效預警模式。新羅區對每一場強降雨全過程都實施研判會商,打好氣象預警“發令槍”。由新羅局牽頭,應急、氣象等部門共同參與會商研判,結合省自然資源廳、龍巖市自然資源局對新羅區的地災氣象預警情況,根據新羅區氣象特征,在不同時段發布該區地災氣象風險預警,并強化預警“叫應”,督促落實“叫應”機制,確保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到村到戶到人。在地災預警期間,新羅局將視地災預警級別組織群眾轉移,并要求各鎮(街)針對強降雨區域,在對險情看不清、吃不透、拿不準情況下,要先緊急撤離受威脅群眾,重點嚴防“群死群傷”事件,發生災險情等狀況要立即報告;充分考慮夜間可能發災的風險,留足提前量,打好時間差,果斷轉移受威脅群眾,落實閉環管理,保證人員轉移到位,確保臨時安置點、轉移路線安全。
從3月初開始,新羅局在全區范圍內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地災防治宣傳,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識災、查災、避災,引導受威脅群眾關注自家房前屋后的地質變化,切實增強防災、避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截至目前,該區已設立區、鎮(街道)防災機構21個,確定區、鎮(街道)、村、點防災責任單位92個,防災責任人員180名;組建搶險救災隊伍21支260人,并配齊衛星電話、救生衣、救生哨、安全帽、手電筒、地質錘、背包、雨衣等應急物資;組織開展隱患排查2560余人(次);開展業務培訓5場,培訓人員1200人。
■ 林華英
官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