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顏 妍 蔡偉毅
2024年底以來,廈門市翔安南部片區開始頻繁響起無人機的嗡鳴聲,這些“空中哨兵”穿梭在建設工地上空,開展“地毯式”掃描,將各地塊的開發情況實時傳至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智能監管平臺,建設項目施工進度、用地狀態、履約節點、違約風險等信息盡在掌握。
這是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翔安南部片區指揮部開展的建設用地批后監管數字化試點探索,也是全國首個落實自然資源部“提升國土空間態勢變化分析理解能力”工作部署,打造“天上飛、地上查、網上管”全鏈條監管體系的生動體現。
智巡•數據精準傳輸
2024年10月,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廈門市規劃數字技術研究中心搭建“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智能監管平臺”,部署無人機機巢,構建“空地一體”全天候自動巡查體系,并于2025年1月投入試運行。據統計,一架無人機可巡飛覆蓋建設用地面積約9000畝,單日可完成22個項目地塊的巡查作業,并采集回傳150GB影像數據。工作人員可通過實時回傳數據監測建設項目的施工進度、用地狀態等信息。
目前,在翔安南部片區35宗在建未竣工地塊中,有32宗已納入適飛范圍,可替代人工巡檢工作量達91%。傳統模式下,單個地塊的巡查從任務派發到完成數據整理需花費約6天時間,且可能存在因人工輸入導致的信息錯漏、返工補查等問題。如今,通過無人機的自動巡查即可直接更新項建設用地數據,平均耗時僅需10分鐘,極大提高動態巡查效率,有力破解傳統巡查方式下存在的巡查盲區、巡查不及時等困局。
智管•任務自動派發
為進一步提升批后監管效率和質量,對未按時履約的項目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鷺島資規云”小程序建立智慧監管平臺手機端,巡查人員可利用移動端智能監管模塊進行項目查詢、情況反饋等操作,實現項目情況“掌上看”、問題“隨時報”。
當巡查無人機識別到建設項目疑似超期或閑置情況,將通過智慧監管平臺系統自動推送任務至巡查人員手機端,巡查人員接收任務后,可精準抵達項目現場開展核查。若判定屬實,即可上傳現場取證數據并啟動預警流程;若判定誤差,則即時回傳校正數據,及時優化AI模型,全過程實現“一屏可視、一鍵處置”,實現由“人在巡”轉向“數在判”,監管效率大幅提升。
智服•線上實時答疑
為提升平臺的服務響應速度與安全保障水平,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智慧監管平臺接入DeepSeek引擎,構建政策查詢與業務辦理并行的智能問答體系,通過深度語義識別技術,實現自然資源領域政策法規及業務知識的精準解析。
AI智能問答聚焦巡查人員關注的項目信息、地塊開發階段等現場實況,形成地塊核查、項目進度追蹤、進度延遲預警、任務處理建議、違約處置等五大業務場景的標準化問答,支撐從審批到監管的全流程業務咨詢。工作人員可隨時利用該服務實時解決項目監管問題,平均咨詢響應時長3秒。截至目前,已累計解答相關業務問題500余條,查詢準確率超92%,顯著提升信息獲取效率,提高項目監管水平。
官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