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潤雄
年少時讀地理,便知怒江大名。近日,受單位委派,到云南保山開展飾面石材礦山調查。因勘查區距怒江不遠,余有幸親眼目睹怒江之風姿。
余所游覽之怒江,位于保山市楊柳鄉境內,恰處于大江之急彎處,其西側即為高黎貢山,上游約一里處為羅明壩河匯入處。江上有橋名賽格,橋之西岸,有小路直通江畔,可與江水親密接觸。
沿小路下至橋底,目之所及,首入眼簾者為兩塊伸入江心之礁石,分居大江東西兩岸。礁石通體漆黑,油光發亮,宛如表面涂了一層瀝青。登上西岸礁石,細觀之,乃玄武巖也,排列齊整的六方柱節理,猶如一把把利劍斜插入巖體內,頗為壯觀,雖歷經江水常年沖刷,仍不失其分明的棱角。巖石之中密布氣孔,宛若蜂巢,又如蟲孔,乃巖漿噴出時殘留氣體釋放之緣故也。
礁石之表面,常可見大小、深淺不一之石臼,大如水缸,小者似碗,深者近半米,淺者僅寸余。石臼內側光滑如鏡,有的尚有積水,臼中有圓石,甚為奇特。細觀周邊地形,礁石恰處于河流急彎處,且高不過江面數米,江水極易淹沒。遙想江水漫過礁石,激流裹挾石塊沖擊礁石,遇棱角阻擋,急速旋轉,相互摩擦,于是乎石塊日趨圓,而棱角處礁石日趨深,天長日久,終成石臼。嘆曰:造化之力,非人力所能為也。
江邊密布鵝卵石,成分各異,有花崗巖,有石灰巖,有砂巖,有頁巖……大小不一,色彩繽紛。有的大如磨盤,有的小如拳頭,有的潔白如玉,有的黑漆似墨,有的綠黃相間,有的鮮紅如血,使人目不暇接,愛不釋手。常有愛石者到此覓石,不久即可滿載而歸。卵石與沙膠結,常難撼動,遙想若干年后,河床抬高,河流改道,卵石與沙逐漸固結成巖,是為礫巖層也,后人打鉆探之,亦知是古河道也。
遠眺江之兩岸,峰頂距江面數百米有余,危崖高聳,峭壁陡立,似刀劈斧鑿,使人觀之膽寒,不愧為世界第三大峽谷之稱也。偶有奇樹長于半涯,樹身懸空,而根部深扎巖石裂縫之中,樹干彎曲似鐵,偏又枝繁葉茂,蔚為奇觀,乃嘆其生命力之頑強也。
觀之怒江,不足百米,然管中窺豹,已可見一斑。雖區區百米河床,而前可知億年之前火山噴發之壯觀,今可解石臼形成之奧秘,后可預知礫巖層形成之謎也,實為一部生動的地質演化史矣。臨走寄語:余喜怒江,獨愛其地質之美也。
官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