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日前,廈門市海滄區馬鑾灣新城一宗特殊標的成功以網上拍賣方式出讓。這宗標的并非單一的土地或海域,而是創新性地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與海域使用權進行組合供應,成為廈門市首宗實現“陸海一體”捆綁出讓的項目,標志著廈門市自然資源管理和濱水空間綜合開發利用邁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該項目海域面積達65018畝,將用于建設船艇泊位碼頭、綜合服務泊位、斜坡道、停靠點及水上運動區;陸域面積2.33畝,土地用途為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用于建設港口客運碼頭配套用房。
據了解,傳統的陸域與海域管理分離模式,往往導致項目空間割裂、審批流程復雜,制約了濱水區域的整體開發和功能提升。此次“陸海組合”出讓,旨在破解長期以來濱水項目面臨的“上岸無地、下海無路”的管理困境。
——“陸海一體”捆綁出讓,實現資源整體配置。將陸域土地使用權與海域使用權視為一個整體標的,通過一次拍賣、一個方案、一份合同同步出讓。這不僅簡化了企業獲取信息資源的流程,避免了多頭對接的行政成本,更從源頭上保障了項目空間的完整性和開發建設的連貫性,實現了從“單一資源出讓”向“整體空間供應”的理念轉變。
——統籌規劃要素資源包,激活片區綜合價值。該項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與片區整體開發緊密協同。競得企業前期已取得項目周邊商業地塊,為水上運動項目提供了堅實的陸域支撐。通過規劃整合,將海域的旅游基礎設施用海與陸域的配套服務功能有機結合,形成“商業+旅游”“陸域+海域”的綜合性要素資源包,旨在通過整體運營,打造高品質的濱水商業休閑綜合體,最大化釋放馬鑾灣新城片區的整體價值,建成國內標桿性的濱水潮流運動聚集地。
——合并編制出讓方案,明確全鏈條監管要求。相關部門合并編制了海域與土地的出讓方案,統一明確了開發、運營與股權監管要求。方案不僅設定了水上運動項目數量、固定資產投資、營業收入等約束性指標,還依據海域使用論證和海洋環評結果,要求開發必須遵循現狀水深條件。同時,對陸域建筑的風格、高度提出了具體的城市設計指引,并要求建筑方案報廈門市建筑景觀藝術委員會審定,實現了從資源出讓到項目運營的全鏈條精細化管控。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出讓模式的落地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面,審批效率與資源配置效率得到雙提升,組合供應模式將串聯審批變為協同申報,大幅縮短了企業獲取資源的時間,提升了行政效能,推動了自然資源資產的整體性配置和“資源—資產—資本”的高效轉化。另一方面,精準保障了項目落地,優化了營商環境,從源頭上解決了濱水項目的空間割裂痛點,為投資企業提供了清晰、完整、連貫的發展空間,極大增強了企業投資信心。
■ 徐 亮

官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