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榮生,男,52歲,省121地質大隊地質高級工程師。參加工作31年來,他堅守地質勘探工作崗位,完成了近百個地質報告,提交了30多億噸礦產儲量。他先后獲得了福建地質科學銀錘獎,龍巖市優秀共產黨員、省煤田地質局及省121地質大隊先進生產工作者、勞動模范、十佳優秀導師等40多項榮譽。
1983年,邱榮生畢業后,被分配到龍巖武平縣寧洋礦區工作,由于他勤學好問很快就掌握了一整套煤田勘查工作方法,兩年后就擔任項目組副組長。之后他用27年的光陰踏遍閩西紅土地,完成了近百個煤礦區勘查地質報告,累計提交煤炭總資源量近2億多噸,為閩西老區崛起和海西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
1994年,邱榮生任永定昌福山項目組副組長,負責找煤報告的圖件編制和儲量計算工作。1995年初,提交了昌福山煤礦區普查設計,被中國煤田地質總局列為國家Ⅱ類項目。他每天帶領組員翻山越嶺,幾年來完成定地質點728個,鉆探編錄31157.54米,槽探編錄23392.99米,小窯編錄15637米,煤硐調查30個。2003年,提交了該礦區中、東井田煤炭資源量近5000萬噸,為福建找煤突破記上濃重的一筆。
在昌福山、高陂礦區相繼找出大型煤礦后,121隊成立了高陂聯辦礦和上寨聯辦礦,由邱榮生擔任礦長,既負責管理生產,又負責地質工作。6年下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超負荷的勞動強度和艱苦的環境條件,讓邱榮生瘦了很多。邱榮生的努力也得到回報,如今這兩個煤礦年產分別達15萬噸以上。
2010年,邱榮生參加新疆尼勒克煤田烏拉斯臺煤礦區項目,他和組員們互相鼓勵打氣,早出晚歸,連續四五天上山是常有的事。長期野外作業,飲食作息不正常造成的胃痛一直折磨著他,風油精、止痛藥、暈車片就成了他的隨身物品。待礦區上鉆后,邱榮生搶抓時間,認真分析礦區已取得的地質資料,理順礦區地質構造,編制地質“三邊”圖件,碰到問題就和項目組長一同研究,室內無法解決的或者有疑問的就上山復查,分析地層和構造,復查地質點資料。經過一千多個日夜的努力,邱榮生和組員們順利完成了兩個礦區面積幾十平方公里從預查到勘探各項地質工作,提交煤炭資源量29.34億噸。
近兩年,邱榮生積極投身廣義地質工作,相繼實施了龍巖坑柄煤礦接替礦山紅林坪礦區、翠屏山礦區補勘等項目,使一大批瀕臨閉坑的老礦井延長服務年限20年至30年。目前,他又在龍巖20多個煤礦區開展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工作。
除了投身地質找礦工作外,邱榮生還堅持做好導師帶徒工作,對新分配來的大學生認真指導,及時解答他們在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對于每位大學生、技術員提交的地質報告、圖紙,他都認真檢查,手把手地教。
他還很注重挖掘大學生的才能,指導啟發他們的科技研發思路。他鼓勵大學生童柏圣利用計算機專長,啟發他對CAD二次研發思路,完成了“基于CAD二次開發的地質圖件自動繪制法”工具包,提高了地質繪圖精確度和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效益,更是提高年輕人工作創新積極性。他不顧自己一身的病痛,放棄外單位的高薪聘請,犧牲陪在難產的妻子、成長的孩子和病危的母親身邊的時間,卻一心一意惦記大隊的事,每一位徒弟都被他的敬業精神所折服。
如今,邱榮生培養的6名大學畢業生走上了隊中層領導崗位,在2014年隊“十佳優秀導師”民主評選中,邱榮生以高票中選,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好導師”。
官方二維碼